点灯祈福仪式流程?点灯祈福一般点几天

admin 3116 0

【序言】点灯祈福仪式流程?点灯祈福一般点几天?来看看风水百科,找到有用信息“点灯祈福仪式流程”的内容如下:

本文目录一览:

生男孩祠堂挂灯的风俗

生男孩祠堂挂灯的风俗

生男孩祠堂挂灯的风俗,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地方有不同的习俗,每当逢年过节的时候,各地都会举办各种仪式来庆祝,这其中就有许多风俗值得大家去了解,接下来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生男孩祠堂挂灯的风俗。

生男孩祠堂挂灯的风俗1

挂灯,是北流一个传统的盛大节日,每当正月初十来临,街上挂满花灯,任人采购。一般上灯人家要买回两到三盏灯,上灯的人家要买2到3盏灯,在初十日零时,将五彩纸扎的花灯一盏点在社主公处,一盏点在祠堂里,一盏点在家里的正屋厅堂。

按风俗,凡在上一年出生的新生儿如是男孩,男孩家中会在次年的农历正月初十日,悬灯庆祝,俗谓“挂灯”。

因此每到正月初十这天家人会为其大摆上灯宴,欢饮挂灯酒。如果是到正月初十这天还没满月的小男孩,就要等到明年的正月初十再挂灯,这叫挂老灯。这个挂灯酒就等同于其他地方的满月酒,但它的特色在同一年里不管是哪月哪天出生的男孩儿都要等到正月初十这一天挂灯。

灯在岭南民间有“光明”和“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而“灯”与“丁”谐音相同或相近,代表生男孩。在我们北流下里,城乡习俗都把正月初十称为“头灯”日,正月十六日称“完灯”日。“初十日,凡生子家买纸挂灯祖祠神庙以为庆。古时有上元节盗富家灯盏,置床下令人有子。

而这个时候,全市的大小饭店,全都爆满。有的在一个月前就订了酒桌,少则十几桌,多则上百桌。有的酒店摆四轮,上午9点开桌,12点一轮,下午3点又开桌,6点又一轮。谁都有三姑六婆,七叔八舅,添丁了,挂灯了,可喜可贺,封红包,喝喜酒。城里人到各家饭店,农村人走村串户,热闹非凡,有人说这是北流下里人的“饮日”(喝酒日)。

北流上下里及中里的区分

上里:包括平政、六靖、白马、大伦、清湾、石窝、扶新和沙垌这八个镇;

下里:与上里相对,是北流北部10镇的狭义统称。包括北流市区,及其新荣、民安、民乐、山围、西埌、新圩、大里、北流、塘岸、清水口等;

中里:包括隆盛、大坡外、六麻、新丰这4个镇。

喝挂灯酒,除了承载传统,还能和久未重逢的亲友聊天,热热闹闹,甚至年轻一辈也能讨讨利是,也是未尝不是一种乐趣!

挂灯节,我们看到了欢乐,也看到了传统民俗的传承,但是,在这背后,还有这一帮人的辛勤付出,他们任劳任怨,起早贪黑地做花灯,如此忙碌,为的是不耽误了人家点灯的吉日。

这花灯看似简单,可制作过程却繁琐不已。花灯以竹子扎成骨架,外面裱上喜庆人物或吉祥如意的花纸、华盖。别小瞧了这样一盏花灯,从破竹篾、扎灯骨到贴花纸,全部手工制作,整个制作过程大大小小需要上百道工序才能完成:砍竹、锯竹、破篾、去青、消毒、标刻度、晾竹、剪纸、雕花、填色……

制过过程有诸多讲究:如选竹需找有头有尾、竹节长、硬度适中、无虫害的竹子;破竹篾要去竹青以防滑,消毒以防虫;扎灯骨前要先设计好灯的形状、大小;灯骨要扎紧、节奏要紧凑、尺寸准确;糊裱要时由内而外,由上而下,层层递进等。

很多人因为做手工太麻烦、辛苦或者其他原因,而选择退出这个行业,所以现在做花灯的越来越少了。因而,现在的每一个花灯,都是难得可贵的。

生男孩祠堂挂灯的风俗2

正 月 灯 节

灯节是元宵节的别称,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朝,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

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加丰富。

明初,南戏已在广东潮州上演,如明本潮州戏文便有五种,挂灯也比较活跃。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

清代广东灯节也非常热闹,光绪时史澄《光绪广州府志》载有“正灯二戏”的说法。广东文献中,灯节具有祈福求子内涵的记载,见于李调元的《粤东笔记》:

广州灯夕,仕女多向东行祈子,以百宝灯供神,夜则祈灯取采头,凡三筹皆胜者为神许,许则持灯而返。逾岁酬灯,生子者,盛为酒馔,庆社庙,谓之‘灯头’,群称其祖父曰‘灯公’。”

光绪时史澄《光绪广州府志》卷十五载:

凡元宵张灯作乐,先年生男者必以是晚庆灯;七月十四及冬至有事祠祀,必以宰鸭为敬。

黄埔等广州地区,添丁除了要挂灯外,还要准备鸡鸭等祭品祭祀。

添 丁 挂 灯

黄埔的添丁挂灯明显带有祈福求子的寓意,与广州灯节一脉相承。

挂灯习俗仪式包括做灯(买灯)、斟茶、挂灯、入族谱、饮灯酒、赏灯、投标灯裙和灯春、竞投饭菜、化灯等流程。其间,还有锣鼓、舞龙狮、祭祖、饮灯酒等大众喜闻乐见的精彩活动。

所挂的花灯都是特制的,灯架用竹篾扎架,彩纸作面。这一盏包含着喜庆与祝愿的花灯,集扎作、编织、民间绘画、剪纸、书法、诗词于一体,堪称艺术。制作者均为本地巧手,因此做出来的花灯人情味十足。

共 饮 灯 酒

黄埔挂灯一年一次,正月初八至十五日(也有说是正月十三日至十七日),黄埔各族祠堂内,一派热闹的景象。

按照黄埔风俗,如果当年有男丁出生,当年庆灯期间要到祠堂斟茶、挂灯。斟茶、挂灯完毕后由族中理事代表太公封利是,从该天起祖先承认新生儿的名分,登记入族谱,享受族中男子的同等权利。

在分过猪肉后,全祠堂男丁共饮灯酒,甚至还在晚间燃放烟花,赏灯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挂灯,昭示人丁兴旺,灯因此具有了“丁”的内涵,“挂灯”就表示添丁的意思。挂灯活动因而有着特殊的寓意——祈福求子,人兴财旺。

祈福求子是中国民间一个永恒的话题,添丁挂灯反映了黄埔乡民朴实的愿望,更是民间永恒的追求。

黄埔地区在灯节中挂灯、祈福、求子,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也是民间众多祈福求子活动中的一个生动的例子,一个韵味十足的时代缩影。

生男孩祠堂挂灯的风俗3

一、挂灯时间

正月十三日至十七日(一说为正月初八至十五日),在这几天内,不同的祠堂挂灯时间也不一致,一般按照先大房再小房的顺序进行。

二、地点

黄埔各村各族祠堂内。

三、挂灯仪式

一般挂灯仪式有挂灯,分猪肉,饮灯酒,赏灯,投标灯裙、灯春和在祠堂前燃放烟花炮竹等。

例如,1949年前,黄埔的萝岗洞钟姓共有八房,分为三组,长房、二房为一组,大房、三房、四房为一组,五房、六房、七房为一组,一组主持一届,一届为三年。

每年挂灯由当组选出有名望者出任理事主持全局。理事由族中长老选出,要求有能力且正直不贪,每年挂灯收支账目要贴在祠堂外供族人监督。

1.买灯

由值事购买,当时的黄埔街上有专门的店铺扎这种灯(现已无此艺),为竹扎纸糊八角大花灯,悬挂于大堂中。其制作材料主要是竹篾,即篾白(将竹子去皮以后削成片)、鸡皮纸。

制作形制:大灯的形状为八角形,代表八卦,取阴阳和谐、人丁兴旺之意。其直径约1米,高约1.2米;大灯内有灯春,形状与大灯同,直径约10厘米;也有的灯春是榄核形的,半径约10厘米,长20厘米。灯春内有油烛或洋烛,用灯芯点着;大灯下有灯裙,长约50厘米。灯饰多样:大灯、灯春、灯裙上都有八仙贺寿、双喜临门、五子登科、百子千孙等彩绘,取吉祥如意之意。

2.斟茶、挂灯

当地风俗,如果当年有男丁出生,当年挂灯期间要到祠堂斟茶、挂灯。灯要挂在祠堂大花灯旁边,叫灯头。

正月十三叫灯头日,是日族人到祖祠斟茶、拜神、祈求生子。斟茶的供品一般有团仔(用糯米做的一种中空的小点心,一般在十二月就做好)、糖环、炒米饼、桔子、茶(三杯)、酒(三杯),以及元宝、香烛等。正月十五中午,族中长老边拜祖先边挂灯。拜祖先的祭品有三牲(鸡、烧猪、鱼),同时在祠堂门口燃放鞭炮。

3.入族谱

斟茶、挂灯完毕后由理事代表太公封利是,从这天起祖先承认其名分,登记入族谱,今后享受族中男子的同等权利(包括清明扫墓、太公分猪肉、饮灯酒等)。太公分猪肉一般是四个男丁分一盆猪肉,约两斤白肉,60 岁以上老人分两份,70岁以上老人分三份,80岁以上老人分一盆。

4.饮灯酒

在分过猪肉后进行。全祠堂男丁共饮灯酒,饮灯酒时八人为一桌,以烧肉、蚬肉、茨菇、韭菜等普通菜肴为主。部分村庄还在晚间燃放烟花。宴后分生鸭蛋,表示“诞生”的好意头。

5.赏灯

6.投标灯裙和灯春

在入族谱、吃罢灯酒之后进行。太公祠堂的正梁中间挂的八角大灯,其灯裙和灯春都可以竞标。太公祠堂正厅两旁挂小灯,多少视当年“挂灯”数量而定。有钱人家为求多生子,往往多出贵价投标;以花炮竞标,出数目最多者为得中。得中者明年挂灯日如数交出,添丁者双倍。

7.竞投饭菜

即将做灯酒之后多余的菜(未使用)分类,然后投标;竞投也用鞭炮,第二年再给出投标时承诺的鞭炮数量。

8.放灯

投标得中之后,青年们将上一年度所投得的炮仗在祠门外尽情燃放“挂灯”,从十几串到上百串不等。

正月十五点灯有什么讲究 点灯敬佛为传统礼仪

元宵节点灯的寓意

灯火就是光明,象征着希望,可以驱散黑暗。因此人们常常在正月十五傍晚暗下来时点亮门口的小灯笼,一方面作照明用,另一方面就是驱散黑暗中的灾邪,以达到驱邪化煞的的目的。除此之外点灯还有祈福的寓意,正月十五大多悬挂的灯笼都是红灯笼,一方面是因为红色的灯笼看上去十分亮眼,另一方面是因为红色是非常吉利喜庆的颜色,在正月十五悬挂的时候往往有着祈福平安、祈福顺心如意等等含义,所以正月十五挂灯笼也寓意着祈福平安。元宵节点灯因为历史悠久且我国地域辽阔,所以会衍生出许多不同的寓意,但万变不离其宗,这是祈求平安顺遂。

   点灯习俗由来

元宵节点灯习俗由来已久,而且有非常多的版本,其中流传甚广的是兴于东汉明帝时。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正月十五如何布置点灯

不同的习俗都会有不同的规矩,正月十五如何点灯也是有讲究的,不同灯所包含的寓意不同,什么灯放在什么位置也会有说道。十二莲灯要放在天地龛下;上房的梯子上放灯可照亮台阶,步步高升,整个房顶转圈要摆成方形,其意是有规矩才成方圆;院子中央要将五盏灯放在一块成为圆形叫五谷金心灯、五谷丰登,举家团圆之意。虽然现在元宵节点灯习俗比较简化了,但是我们该开灯的地方还是要开着哦。

宜兴大觉寺祈福流程

您好,宜兴大觉寺祈福流程如下: 1. 到达宜兴大觉寺,您可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私家车前往。

2. 到达宜兴大觉寺后,您可以先在宜兴大觉寺的大门口买祈福礼品,然后进入宜兴大觉寺。

3. 在宜兴大觉寺内,您可以先去参观宜兴大觉寺的历史文物,然后参观宜兴大觉寺的佛像,再去参观宜兴大觉寺的佛堂。

4. 在宜兴大觉寺内,您可以参加宜兴大觉寺的礼佛仪式,然后参加宜兴大觉寺的礼佛仪式,参加宜兴大觉寺的法会,参加宜兴大觉寺的佛学讲座,参加宜兴大觉寺的禅

生男孩点灯的风俗

生男孩点灯的风俗

生男孩点灯的风俗,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的节日和风俗都是经历了长时间的积累流传下来的,不同的地区也会有不一样的庆祝方式,以下了解生男孩点灯的风俗相关内容。

生男孩点灯的风俗1

"上灯"的由来

在客家,“灯”是方言“丁”的谐音,又是光明、希望、灯火燎原、生生不息的象征。客家人从中原祖地一路披荆斩棘,最后落户在现闽粤赣三地交汇地区,其独特的生活经历,使客家人形成了族群团结,共同御敌的生存需要,由此产生的客家人尊祖念恩的传统,借“灯”庆祝“添丁”。

"上灯“即添丁

在客家宗族社会,凡是男孩都要举行“上灯”仪式,一生只有一次。“上灯”者年龄不分大小,刚诞下不久的男孩叫“升新丁”,年龄比较大的,因多种原因没有举行此种仪式的叫“升老丁”。因此,“上灯”实是各姓各族为当年新添男孩而举行的庆祝活动。

"上灯”的时间

每年,凡本姓本族有“添丁”(即生有男孩)者,必须在祖祠上厅挂上一盏新灯笼(谐“新丁”)。“上灯”的日期最早为正月初九,最迟为正月十九,但多为正月十五前后一两天。“上灯”意为向祖宗汇报,某家添了新丁。

"上灯"的形式

“上灯”时要办“三牲”,酒果敬祖公及天地神明,讲究的还办“上灯酒”请亲友团聚、祝贺。此俗在客家聚集地区,其礼节更繁,而且有所演变,他们在“上灯”后,中间还要“暖灯”(是“上灯”过程中的一项活动,不能说是“暖灯节”)。最后才“敬祖谢天地”,非常隆重热烈,有“一家添丁,全村庆贺”之气氛。

"上灯"习俗的改变

生了儿子的客家人在来年的元宵节这天就要在自家祠堂里上灯,即挂上一盏精美的灯笼,然后请村里有尊严的老人,抱一下男孩,并把他的名字正式写进族谱里,男孩就正式成为了这个家族的一员,之后摆下酒席,宴请全村的男丁前来喝酒。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现在很多生女儿的也闹灯,女儿也进入族谱。

客家上灯习俗历史悠久,有的几百年,有的上千年,这种习俗现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深刻地体现了客家人的优秀文化继承意识。

生男孩点灯的风俗2

初十到,添丁挂灯好热闹,中华民俗羡煞旁人

正月初十到,两广许多地方开启了“上灯节”的喜贺日子。上灯节是我国的传统民俗。每年正月元宵节前后,凡宗族中有生有男孩的人家,都必须在祖祠上厅、祖宗灵位牌前方挂上一盏新灯笼,以此向祖宗传达添新丁之喜讯,又俗称“挂灯”,所以“上灯节”也被为“挂灯节”。在广东顺德,广西岑溪、容县、藤县、北流、兴业等很多地方都保留着这个传统。

一般“上灯节”为期五天,分三个步骤,在正月初十零时开始“上灯”,正月初十到十六“暖灯”,正月十六“落灯”。某些地区在正月初九或十一或十二或十三"上灯“,正月十五或十六"落灯"。在广东顺德,广西岑溪、容县、藤县、北流、兴业等很多地方都保留着这个传统节日。

据记载,新生儿如是男孩(添丁),满月后,在次年的农历正月初十日,要悬灯庆祝(谐音“添灯”),俗谓“挂灯”或“上灯”,寓意添丁发财。在初十日零时,将五彩纸扎的花灯悬于屋厅(太公、宗祠)的栋梁上的灯棚里。这天亲戚朋友都带礼物来道贺,主家设宴招待,是谓请灯酒。

正月初十,又到了梧州苍梧沙头旧街一年一度挂灯的日子,挂灯,这是当地沿袭了很多年的习俗,与其他地方添丁户各自挂灯不同的是,沙头旧街的挂灯是添丁户集资共同挂灯,共摆宴席聚餐,并且宴席是开在“灯头哥”家里。

初十只挂灯不聚歺,只分一些供品,宴席聚餐是在正月十六圆灯那天,当天会抬金银猪游行,更加热闹。

每年最先出生的男婴自然而然地被奉为“灯头哥”,一到年底,那户人家就要负责召集各添丁户开会集资,商量为孩子庆典祈福的具体事宜。当然啦,到时宴席是开在“灯头哥”家里。

最先出生的孩子如“王者降世”,特别的聪明伶俐,寓意是当年出生孩子未来幸福生活的引领者,每年的添丁户如中了“状元”那般高兴!

挂灯节,天降喜雨,沙头旧街25户添丁家庭集体出动,今年是陈姓灯头哥。挂灯队伍抬着三牲酒礼,舞着狮子敲锣打鼓,走街穿巷游街、并集体到天后宫祭拜妈祖,把花灯高高悬挂在天后宫大殿横梁上,祈求小朋友聪明伶俐,快高长大,请妈祖他祖先神明保护。

这是名为“格食箱”的用来装供品的物什,是先辈传下的宝物,硬料木做成的龛子四面雕有精美图案和有教育意义的诗句,抬起来很沉,后来经过不锈钢改装,少了许多古味。

与往年相比,旧街今年的上灯庆典有点冷清,巡游的队伍少了舞龙和传统的“八音”以及清脆说悦耳的七星小鼓,因为生活,舞龙队中的一些“富娘婆(即妇女)”提前去广东打工了。

初十挂灯,十六圆灯,环街环村游行庆典那天,锣鼓锵锵,鞭炮齐鸣,舞狮舞龙,横街窄巷,一团团爆竹散发出的硫磺味直钻人们的鼻孔,驱风祛邪,黑压压的人群擦肩接踵,大有旧日“花街红粉女,争看绿衣郎”的盛况。

十六圆灯庆典活动结束后,添丁的父母们抱着各自的孩子在“娘娘”庙前来一张合照,定格开心时刻,看自已年轻的脸庞和稚嫩的婴孩,一种责任一份向往油然而生…

有上灯就有圆(落)灯,正月十六为圆(落)灯日,在正月初十没有喝上灯酒的亲戚朋友到十六落灯日这天要补喝。

生男孩点灯的风俗3

湛江正月点灯习俗介绍 为什么要点灯

在湛江龙头镇,在正月里点灯是一个拥有500多年历史传承的`习俗。

“点灯”就是抬着村里的神相到家里来祭拜,祭拜仪式上会有道士穿着道袍、带道冠,双手俸“朝讲”,在神像面前背涌道文做“法事”。每年春节期间各村庄因各自的“村俗”不同而自定不同的“点灯”吉日。

“点灯”在湛江有些地方是只有生的是男孩才可以点,村里每年第一个出生的男孩称之“灯头”,第一盏灯点的就是他的灯,随“灯头”后出生的称为“灯仔”,“灯仔”们是抽签来轮点的。

每年出生的“灯头”必须在来年的春节完成“点灯”法事,不可以延期下一年,而“灯仔”则可以。“点灯”在龙头镇当地可是村村有,祭品大略相同,不同的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好过了,有些村民还定制了蛋糕一起祭拜,有步步糕(高)升的寓意!还有些村庄“女丁”也可以点,但要“男灯”点完才可以点“女灯”,因为男人是“先生”。

在点完“小灯”后第二天,“灯头”会得到彩旗开路,锣鼓喧天、乐器齐鸣、狮子欢送的待遇,将“灯头”护送到该村的土地庙(又称境址庙)里高挂。据说,谁家想来年想喜添男丁的话,就等“灯头”在土地庙挂好后,去抢花灯底下悬吊的“灯卵”。

元宵节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十六)村里的大小花灯都会汇集在土地庙前,连同“灯头”的花灯(俗称“大肚灯”比“灯仔”的花灯大许多)一起烧毁,这样就结束了该年的“点灯”会事。

农村点灯花有什么讲究

点灯花---保定阜平春节习俗

北京保定一带,春节多有捏灯花点灯花祈福的习俗。而灯花的燃放时间、叠制方法和使用材料等又因地而宜,各有不同。有一年在保定阜平过春节,于是对当地点灯花的习俗就有了一些了解。大概最初的灯花是用香油浸了放到灯碗里燃烧,所以叫灯花。现在当地点灯花的风俗还保留着,只是形式演变了不少。在这里,就我所知道,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当地灯花所用材料,为五色皱纹纸。计有红、紫、黄、蓝、绿等色。一般在除夕晚上,忙完年后,开始捏灯花。正月初一早晨天亮前点灯花。捏灯花前,先将五色纸裁成约15公分长5公分宽的长条,然后沿纵线对折。捏灯花之前,必须先洗手,以示尊敬。捏时,将五色纸缠于右手食指上,用左手捏住纸的两端,拧上多半圈,就成为一个灯花。随即用右手拇指将灯花打结处压在食指上轻轻捏一下,将灯花定型。然后对着灯花轻轻吹口气,再将之放入簸箕中。晚饭过后,一家人盘腿坐在炕上,边捏灯花边谈论着去年得失明年生计,聊着不知从哪儿听来的奇闻趣事,其乐也融融。

初一早晨,天还没放亮,一家人就要起来点灯花了。这项活动一般由家中长辈女性(如奶奶、妈妈)主持,孩子们配合。预先准备一双筷子(要求干净干燥)、一支红色蜡烛和一个瓷盘(亦要求干净干燥)。先由奶奶(或妈妈)点燃蜡烛,交入孩子手中,总要再三叮咛几遍:“可不敢灭了!可不敢灭了!”于是,孩子们就小心翼翼地捧着那团圣火,跟着奶奶(或妈妈)开始点灯花。点灯花时,奶奶(或妈妈)用筷子从簸箕中夹起九朵灯花(因九为阳数),一般五色要全,在烛火上点起,必恭必敬地放到屋子的每个角落及屋中央。点起之后,大人孩子要一起轻声念诵:“灯花明,灯花灵,照到哪里哪喜庆”等吉利的话,一直到灯花自然燃灭,再进行下一处。点灯花的顺序,一般是从内到外。即先从卧室点起,再堂屋,再庭院水井等。不方便直接点放灯花的地方(如炕上等),就将点起的灯花放入干净的瓷盘中,再将瓷盘放到要点灯花的位置。关键的原则在于要全,不落项。外面住宅地基的四角以及附属建筑如厕所猪圈牛棚鸡窝等处都要点灯花祈福。

点完灯花,才开始煮饺子。吃完早饭然后拜年。

题外:各地过春节的习俗当真是千差万别,如八仙过海,各有各的一套。例如保定阜平从大年三十开始就一天吃两顿饭,美其名曰:给游玩多留出点时间来。他们连年夜饭都不吃,更别提大年三十吃饺子了!不过那里拜年的习俗比较正常,比较人性化。初一去长辈家走动走动,道声过年好,就过去了。不象冀中石家庄赵县,大年初一拜年,必须磕头。那一天,只要在村里任何地方(厕所除外,因地方太小,磕不下去)第一次碰上任何长辈,就得一个头磕在地上,叫一声:某某爷/某某叔/某某婶,给您拜年了!男丁从七八岁就开始执行,一直磕到死。女丁免磕,直到嫁人。嫁人后随老公磕去,不过还是有优惠政策:只磕婆家的,本家的免礼。她本家的慰问工作也得让倒霉的老公去做。每每此时,直让人后悔为何不能生为女儿身!所以,大年初一早晨穿新衣,往往没有男丁的份。最起码裤子要来一条有战斗力的:总不能头还没磕完呢,就透亮了吧?也总不能新裤子穿第一天就退休了吧?诚如是,把你骂死的,不是老娘就是新娘,信不?爷们儿,大过年的,还是受点委屈,还穿咱的乞丐裤吧!

西藏燃灯节俗家怎么点灯?

西藏燃灯节,俗家点灯一般都是在窗台上点放酥油灯。

在藏传佛教中,灯供和火供具有与施舍一样的功德。点燃一盏酥油灯,也就点燃了自己内心的智慧。佛教密宗有“五供”:涂香、供花、烧香、饭食、灯明。“火供仪轨”的精神意义,可以用一句藏族的古话来理解,“如果不能完全舍弃自我,就超越不了无尽的苦难。同样,不点燃熊熊烈火,就无法中断一切煎熬”。

据说,“元宵灯会”也与“点灯供佛得果报”的佛教教义有关。东汉明帝(公元58至75年)听说西方有神,其名为“佛”,就在公元64年,派蔡愔等人西去寻访佛法。

3年后,蔡愔回到洛阳时,正值元宵节将近,他就告诉汉明帝,摩揭陀国(中印度之古国,位于今南比哈尔地方)每逢正月十五,僧众都集中起来瞻仰佛祖舍利、参拜佛祖、点灯敬佛。于是明帝下令,在宫中和寺庙里,点灯敬佛。士族庶民也争相仿效,逐渐演变成了“元宵灯会”这一习俗。

世界各地各民族,几乎都有“灯节”。比如,印度有古老的“排灯节”,时间在每年印度旧历的最后一天(一般在公历10月或11月),相当于中国的除夕夜。泰国在每年雨季之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要欢度“水灯节”,在河面或湖面上放水灯,祈求幸福,寄托心愿。

12月1日(藏历10月25日)是藏传佛教一年一度的传统宗教节日“燃灯节”。是夜,八廓街人山人海,转经人川流不息。

燃灯节—纪念宗喀巴大师

燃灯节,藏语音译“噶登阿曲”,意为“五供”。据说,1419年藏历10月25日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圆寂成佛的日子,为纪念大师,这一天被定为燃灯节。

这一天,各大小寺庙、各村寨牧民,都要在寺院内外的神坛上、家中的经堂里,点酥油灯,昼夜不灭。信众们举行诵经、磕头,灯供仪式等祭祀活动,祭祀宗喀巴大师并祈愿大师赐与善良的人们以聪慧、平安、吉祥、幸福。

燃灯节在纪念宗喀巴大师之外,也被加入了许多超度亡灵、祈福纳祥的内容。传说,宗喀巴大师圆寂时,他的两大弟子之一的克珠杰·格勒巴桑(后被追认为第一世班禅)正在后藏的日喀则。听说这一消息后,克珠杰就在牛蹄壳中加入一些不带腥味的牲畜脂肪油,点上祭灯供奉。

藏历10月的时候,藏地牧区正在秋宰,克珠杰的做法不仅为了祭祀宗喀巴大师,也是为了让被宰杀的牲畜亡灵得到超度升天,或者免于投生为“三恶趣”(地狱、畜生、饿鬼)。所以后来燃灯节的晚上,僧人们除了在寺院屋顶点上数百盏供灯,还要念经祈祷众生来世投生为“三善趣”(天神、阿修罗、人)。

【综合】点灯祈福仪式流程?点灯祈福一般点几天?读完后秒懂了,更多关于“点灯祈福一般点几天”的攻略关注我们:https://www.cqltzx.cn/

标签: 点灯祈福仪式流程

                        👉注意《在线测算》付款后显示结果!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